|
|
¥1480 |
|
|
|
¥1530 |
|
|
|
¥760 |
|
|
|
¥1100 |
|
|
|
¥1530 |
|
|
|
¥880 |
|
|
|
¥1250 |
|
|
|
¥880 |
|
|
|
|
|
¥140 |
|
|
|
¥158 |
|
|
|
¥148 |
|
|
|
¥200 |
|
|
|
¥398 |
|
|
|
¥398 |
|
|
|
¥238 |
|
|
|
¥98 |
|
|
|
¥158 |
|
|
|
¥145 |
|
|
|
¥99 |
|
|
|
¥0 |
|
|
|
¥138 |
|
|
|
|
加積鴨,俗稱“番鴨”,海南四大名菜之一,據傳300年前瓊籍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,該鴨肚子大,紅冠黃蹼,羽毛黑白相間,個重七、八斤。加積鴨養殖方法特別講究:先是給小鴨仔喂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、蟑螂,約二個月后,小鴨羽毛初上時,再以籠養,縮小其活動范圍,并用米飯、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,20天后便長成肉鴨。其特點是,鴨肉肥厚,皮白滑脆,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,特別甘美。一般加積鴨有白切、板鴨、烤鴨三食法;本地人為了達到原汁原味,以白切為主,其脯大、皮薄、骨軟、肉嫩、脂肪少,食之肥而不膩,味道噴香。而且佐料特別講究:用滾鴨湯沖入蒜茸、姜茸,擠入酸桔汁,加精鹽、白糖,辣椒醬調成。 
相傳嘉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,故稱"番鴨",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,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養殖繁衍,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。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:先是給小鴨仔喂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,約二個月后,小鴨羽毛初上時,再以小圈圈養,縮小其活動范圍,并用米飯、米橡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,20天后便長成肉鴨。其特點是,鴨肉肥厚,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,特別甘美。 嘉積鴨其長相別于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。它形體扁平,紅冠黃蹼,羽毛黑白相間。由于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,故其脯大、皮薄、骨軟、肉嫩、脂肪少、食之肥而不膩,營養價值高,故人們把加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。該鴨具有體積大、生長快、抗病力強、耐粗飼、易育肥、胸肌豐厚、肉味鮮美等特點,系海南四大名菜之一。成年公鴨體重3.45公斤,成年母鴨體重1.85公斤,體型較圓,后軀略低重,肉瘤比公鴨的小得多。該鴨26-28周齡開始產蛋,在自然孵化條件下,年產蛋量80枚(60-100枚),蛋重75-85克,蛋殼白色或灰白色,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達90%,就巢性強。該鴨性沉靜,不好動,能量消耗少,利于育肥,飼養65天公鴨2.25公斤,母鴨1.5公斤時便可開始遮光圈養育肥,填喂煮熟的番薯、大米、花生薄餅和米糠等。填肥期15-20天,公鴨體重增到3.5-4.0公斤,母鴨體重增到2.0-2.25公斤。該鴨的最佳食用方式是白斬鴨。 嘉積鴨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,但以"白斬"(又稱"白切")最能體現原汁原味,因之最為有名。一般加積鴨有白切、板鴨、烤鴨三食法;本地人為了達到原汁原味,以白切為主,其脯大、皮薄、骨軟、肉嫩、脂肪少,食之肥而不膩,味道噴香。而且佐料特別講究:用滾鴨湯沖入蒜茸、姜茸,擠入酸桔汁,加精鹽、白糖,辣椒醬調成。嘉積鴨,俗稱"番鴨",據傳是300年前瓊籍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,該鴨肚子大,紅冠黃蹼,羽毛黑白相間,個重七、八斤。在市場上銷售的瓊海加積鴨分為"填鴨"和"粗鴨"。 瓊海市嘉積填肥鴨的特色在于,從小到大進行籠養,給小鴨仔喂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、蟑螂,養到70天左右時就開始填肥,也就是"填鴨",把米飯、米糠、豆餅等揉合成團,往其嘴里塞,一天三次。經過20多天的填肥,這時鴨的嘴腳變白,脂肪滲入肌肉,肉肥香嫩。以這種方式喂養的嘉積鴨,被稱為"正宗的嘉積鴨"。
怎么樣,看到是不是口水直流,參加海南旅游團的客人都可以在海南吃到正宗的加積鴨哦
本篇文章地址:http://www.lsfof.cn/info/info_show_2733.html
|
|
|
|